| |
| 新形势下,农业区划的新含意、新任务 |
| 邓传英 |
| 1985(5):1-4 |
| Abstract(1118) View PDF(4) [HTML](131) |
|
| 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合理布局 |
| 1985(5):6-10,5 |
| Abstract(1259) View PDF(2) [HTML](208) |
|
| 辽宁省苹果发展研究综合报告 |
| 辽宁省农业区划研究所苹果发展研究课题组 |
| 1985(5):11-13 |
| Abstract(1064) View PDF(3) [HTML](159) |
|
| 达拉特旗农业区划的深入和应用 |
| 1985(5):14-16,37 |
| Abstract(1337) View PDF(3) [HTML](172) |
|
|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及其调整方向 |
| 刘玉兰,陈庆沐 |
| 1985(5):17-21 |
| Abstract(1216) View PDF(2) [HTML](100) |
|
| 关于我国大豆发展问题的探讨 |
| 张玓 |
| 1985(5):22-25,21 |
| Abstract(1479) View PDF(2) [HTML](165) |
|
| 牧草生态系统中豆科牧草的重要作用 |
| 谭超夏 |
| 1985(5):26-31 |
| Abstract(1370) View PDF(2) [HTML](130) |
|
| 从湖南的实际出发 调整好农村产业结构 |
| 邬舜 |
| 1985(5):32-37,16 |
| Abstract(1320) View PDF(2) [HTML](142) |
|
| 从十县调查看——县级区划成果应用的基本经验 |
| 滕建炳,吕一文,方忠敬,熊树德 |
| 1985(5):38-41 |
| Abstract(1511) View PDF(3) [HTML](161) |
|
| 分叉蓼作天然饮料大有可为 |
| 张天长,李立华 |
| 1985(5):42-43 |
| Abstract(1138) View PDF(3) [HTML](129) |
|
| 从农业区的客观存在谈农业区划的阶段性和长期性 |
| 赵曙煜,张玉娥 |
| 1985(5):44-44,51 |
| Abstract(1287) View PDF(3) [HTML](158) |
|
| 亚热带丘陵山区农业治本在于治山 |
| 林仁堃 |
| 1985(5):48-51 |
| Abstract(1270) View PDF(3) [HTML](153) |
|
| 贵州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保土 |
| 解全恭 |
| 1985(5):52-55 |
| Abstract(1089) View PDF(3) [HTML](137) |
|
|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,加强农业区划工作中的农经调查 |
| 刘振武 |
| 1985(5):56-59,65 |
| Abstract(1197) View PDF(2) [HTML](148) |
|
| 科学管理是搞好县级农业区划的重要保证——谈谈县级农业区划中的科学管理 |
| 李合林,张建奎 |
| 1985(5):60-62 |
| Abstract(1067) View PDF(3) [HTML](128) |
|
| 《淮坊市“三北”综合发展战略研究——农业遥感技术应用》通过技术鉴定 |
| 1985(5):62-63 |
| Abstract(1079) View PDF(4) [HTML](126) |
|
| 《中国水资源利用》成果汇总和报告编写正在加紧进行 |
| 杨继孚 |
| 1985(5):63 |
| Abstract(1249) View PDF(3) [HTML](153) |
|
| 全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研究成果通过鉴定 |
| 时雨 |
| 1985(5):63-64 |
| Abstract(1288) View PDF(3) [HTML](153) |
|
| 《贵州省综合农业区划》通过证论、鉴定,已经省政府批准并发给“合格证” |
| 1985(5):64 |
| Abstract(1185) View PDF(3) [HTML](161) |
|
| 《淮南市综合农业区划》通过验收 |
| 1985(5):65 |
| Abstract(1278) View PDF(3) [HTML](120) |
|
| 多出成果,快用成果 迎接全国第三次农业区划会议的召开 |
| 高居谦 |
| 1985(5):5+10 |
| Abstract(1119) View PDF(5) [HTML](119) |
|
| 新乡市屋顶种养的发展势头 |
| 范澜 |
| 1985(5):44+51 |
| Abstract(1072) View PDF(3) [HTML](170) |
|